【听歌如年】2018:天才儿童1985

恍然年中已至。

或许中年与年中都不是什么大问题。相较而言,是各种小问题未完待续:Raymond Carver的Cathedral只是薄薄的一本小说集,加上他简洁平静的叙述口吻,理应一晚就能读完。疫情时期的网课终于告一段落,助教理应提供各种线上资源,让同学安心准备考试。下个阶段的升学规划挑战不小,理应果断地匍匐前行。只是......只是,只是。

《大教堂》花了几天还停留在那个耳塞的男人(现在他那里肯定超过三点钟了)。家里烂透的网速拖慢传输文件的时间,一个下午才发出两三本书,或者一整夜都下载不完整套丛书。前路不会茫茫,毕竟都到了“迷茫是一种浪漫”的年纪,再装可怜亦是矫情。只是被各种焦虑堆满,循环播放的不是歌单,而是自我反省,自我怀疑的呢喃絮语。或许......或许,或许。

行动管制期间,在家除了日常上课与颓废,与核桃女孩开视频闲聊,也是时候打扫整理书橱。妈妈对家里的边边角角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条,唯独书橱只能留给我处理。吾妹其实也能成为得力助手,只是她对收拾书籍的兴致,不如坐在电脑前面看连续剧,听歌手演唱来得高。她一直嫌我整理书籍的方式太繁琐,不做倒是省事。

家里的书橱不算太多,第一个入住我家的,立在客厅和饭厅的分界线,不但划分了家里的格局,也在大门和客厅之间形成一面不错的屏风。一格摆列老爸仅剩的金庸小说(还有大部分在年少时期不知借了谁然后音讯全无),一格放了两排卫斯理小说(当年迷恋那些密密麻麻文字的狂想而被迫余生戴眼镜),一格挤满各种字典(老师要求带字典上课又没钱买电子词典的年代),另外两格是闲书,还有一格摆满奖杯奖牌。

奖杯一直没有抛光,早已黯淡甚至乌黑。歌唱比赛、英语诗歌朗诵比赛、马来文讲故事比赛、科学常识比赛、数学比赛......不禁怀疑得奖者是不是我,为何至今如此陌生模糊?就这样子走神,原本计划要在一天之内收拾好,再清理房间里的书橱和书架,最后也只能被追忆的重量折服。一天又要过去了。

因为疫情困在家中鲜少出门,匆匆年中已至。在餐桌上看着父母安静地咀嚼温热菜肴,喝几口熬得刚刚好的老火汤,偶尔为一件小事或一些烦恼埋怨议论几句,还是偶然想起多年前的琐碎事,讲古一阵。这才发现中年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。雷蒙德·卡佛肯定会继续说J.P.的故事,我也会继续读下去。网课终将在同学们“谢谢老师,谢谢助教”之中结束。升学文件无论如何都会发送出去,佳音与否只能静候。

重听《天才儿童1985》。这种歌词真的是,不把人逼到死角不罢休。而且已是天才的感慨,庸人岂不是……只能是……自扰。有人问黄伟文,为何1985?他耸肩:没什么,就只是取中间值(晕)。

张敬轩唱《过云雨》时才2006年,在MV里弹着钢琴,浪漫清秀。当年课上老师一直教“2020宏愿”,考生一直背“2020宏愿”蓝图内容……一不留心,就来到2020。面对政治、面对理想、面对生活,是各种失望和内伤。宏愿?蓝图?当年离开考场,我们早已搁下那些金光闪闪的事物。毕竟,考生就是一种世故的职业啊。

“来到这个阶段,不只是认清自己能做什么,还需要认清自己做不了什么,”我顿了顿,“并且学习接受。”阿文在手机屏幕的另一端点头称是。然后我们沉默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18年。修完本科课程,写完本科论文。一边工作、一边申请升学。前半年是混沌却充实的日子,往往在踏实的节奏中觉得心里空洞得仅剩尖锐的回音。常常在塞车的长龙中怀疑人生,怀疑自己为何需要虚耗生命在动弹不得的不安和急躁当中。

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感慨,像我这样一个充满漏洞的人,是不是永远都盛不了任何事物,包括爱情。如此敏感脆弱的共生关系,多么需要肥沃土壤和温煦阳光。然而更多时候我只是借助阳光才能发亮的月,而且前提是需要漆黑承托才能看见明亮之处。内心黯淡的人值得爱与被爱吗?笨拙迟钝的人值得爱与被爱吗?自由无拘的人值得爱与被爱吗?

带着本科积累的寂寞悲愤,感情划破的创伤质疑,以及对未来的自卑迷茫,带着它们一起出国。途中经过家乡,对着老厝的祖先神牌插香膜拜。祝福中风的爷爷早日康复。祝福家人平安。祝福自己顺风。结果亲戚来电,说爷爷摔跤颇为严重叫了急救车,众人赶紧离开老厝直奔医院。踏入病房探望插入各种输送管的爷爷不久,电话又响起:老厝失火,承载爸爸那一辈成长记忆的,几十年的老木屋烧成灰烬。

后来据说是线路走火。亲戚们呆坐在老厝旁的大树下,看着消防员扑火而冉冉升起的白烟,或哭泣或静默。如果不是急着去医院,遭殃的可能是我们。但宁愿是为了其他事情而离开老厝,也不想是因为到医院去。

知晓父亲心烦意乱,他需要整顿场面,住持大局。我一边预定吉隆坡的住宿,一边淡然地规划,让他们送我到吉隆坡,就回来处理后续,陪伴爷爷,不必待在那里为我送机。就这样独自在吉隆坡游荡一天,再拖着行李到机场,飞往一座广袤且陌生的城市,开始接下来几年的新生活。母亲后来说,父亲很介意无法送机。我说没事,反正这么多年,都是自己解决和面对这些场景。这些告别和出发的场景。



從2014《青春常駐》到2016《不同班同學》,再到今年2018的《天才兒童1985》,促成了「那段盛夏」的成長三部曲!兩年一首代表作,靠的是生活歷練和轉變。「那段盛夏」的成長歲月中,張敬軒數次透過音樂和真實赤裸的歌聲,療癒有故事的人們。

留言